1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院务公开 | 科学研究 | 党群工作 | 预科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学生工作 | 基地平台 
  • 1
  • 2
  • 3
  • 4
  • 5
  • 6
  学院新闻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党史学习-民族学院“田野中的红色青春”团队重走红色之路


2022年07月25日 11:01  点击:[]



(通讯员 刘琥 谭雅云 陈怡妃)7月23日上午,民族学院“田野中的红色青春”三下乡实践团队开展重走红色之路的党史教育活动。本次活动由民族学院黄祥深老师主持,实践团队11名学生和桂林村8位村民代表参加。

1.到达目的地:

2022年7月23日,团队成员和村民代表迎着朝阳赶赴福建省福安市竹洲山村,抵达游客接待中心后,竹洲山的村干部讲述了竹洲山村的革命历史,据了解,竹洲山村是福安市一个重要的革命老区基点村,素有闽东“革命摇篮”之称,1928年,中国共产党福安县委员会成立,县委领导人马立峰、占如柏、施霖等同志就率先在此进行党组织建设,随后,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进行了三年游击战争,竹洲山的人民群众始终和党、红军站在一起,全力支持革命,建国后,党和政府没有忘记竹洲山在闽东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对竹洲山进行了重点建设,叶飞亦对竹洲山进行了专门拨款,用于竹洲山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

2.活动理念

和村民一起重走红色之路,学习红色历史,让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力量深入群众心中、将其薪火相传是三下乡党史教育实践“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理念的重要实践路径。民族学院师生借助自身发掘历史与文化的独特优势,将在田野调查和文献搜集中获得的党史资料融入到党史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和村民一起亲临革命老区体验红色文化。

3.活动过程

追溯岁月剪影:7月23日早上8点,团队和村民在“闽东特委畲族革命纪念馆”参观了红军曾经使用的电话机、纺纱机、斗笠、挎包、红军军装等革命“老物件”,在老式收音机播放的红歌中,瞻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团队学生和村民就当今的美好生活和革命时期的物质条件进行了对比,追溯了革命前辈在艰苦环境下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也加深了对当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的珍惜之情。

瞻仰革命丰碑:早上9点,团队成员来到畲族革命纪念碑处,和村民一起向穆云畲族乡人口主任王茂华学习了竹洲山畲族革命群众的革命精神,王茂华说,畲族群众在闽东革命中为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叶飞同志曾在此遭到国民党民团的袭击,身负重伤,竹洲山村民得知叶飞情况后,连忙组织数人找到叶飞,一起将叶飞抬至当地红军后方医院,帮助叶飞同志转危为安,让革命火种得以保存,在漫长的革命岁月,竹洲山的畲族群众始终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同反动势力进行英勇斗争,成为闽东党组织和红军游击战争的坚实后盾,也让竹洲山成为闽东三年游击战争重要依托地之一。

山亭放歌:早上9点30分,团队成员和村民沿山路而上,来到竹洲山畲族革命纪念亭,在山上参观畲族群众的生活环境,竹洲山的山清水秀和民生设施尽收眼底,眼见山河无恙,人民幸福,参观团队自发组织起了歌唱活动,“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歌声悠扬,融入竹洲山的美景。

“问墙”——对党忠诚:早上10点30,团队成员和村民来到畲族革命纪念馆重温红色精神,由穆云畲族乡人口主任王茂华讲述了竹洲山的革命故事,他说道,正如叶飞同志曾在1987年题字:“在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年代,畲族人民作用很大:第一,最保守秘密,对党很忠诚,第二,最团结”,竹洲山的畲族群众中涌现了许多的先进革命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人物的就是钟日住同志。钟日住,1892年生于贫困家庭,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闽东革命组织和根据地建设。1937年农历正月初二,敌人对竹洲山发动偷袭,情况十分危急,在转移群众安全撤离的过程中,钟日住不幸被捕。敌人知道钟日住是当地重要革命者,为得到红军和根据地的情报,对其进行了威逼利诱,钟日住不为所动,敌人恼羞成怒之下,使用了各种酷刑对他进行折磨,试图逼迫他开口,但钟日住始终坚持对党的忠诚,不为严刑拷打所屈服,每次敌人逼问他情报,他的回答都只有两个字——“问墙”!“问墙”,在畲语中意为“不知道”,这是他对穷凶极恶的敌人的回答,也是他对党忠诚的语言体现。同年农历二月十七日,钟日住同志被气急败坏的敌人残忍杀害,壮烈牺牲,他的牺牲牵动着党和革命群众的心,人们根据他的品格和事迹,将他称之为“畲族山鹰”。了解钟日住的事迹后,前来学习的师生和村民无不为之动容。黄老师在听完故事后进行了发言,“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先烈们用鲜血铸就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精神保障,更是我们应该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

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最后,面对着墙上写着的入党誓词,黄祥深老师带领参与本次学习的党员同志重温了入党宣誓仪式,誓词中“对党忠诚”和“永不叛党”八个字是畲族革命精神的突出体现,也是畲族革命前辈留给后人的红色精神财富。

4.学习体会:

经过本次学习,实践团全体师生和村民深入了解了竹洲山的革命历史,学习了竹洲山畲族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对党和人民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此,大家纷纷表示,竹洲山的革命历史体现了我党、红军和畲族群众鱼水一家的关系,是革命精神的生动缩影:我党在竹洲山勇于开拓、背靠人民,红军在此积极斗争,人民群众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持革命,我们在今天能过上幸福生活,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辈不惧艰险、英勇斗争,从历史可以回顾当时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先辈们的不易,因此我们必须好好珍惜当今的美好生活,承担好自己的时代责任,在实践中将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上一条:民族学院赴荆州、神农架开展“三交史资料汇编·湖北卷”项目调研及访企拓岗活动

下一条:田野思政-我院赴福安桂林村田野调查实践队参加闽王文化学术座谈会



关闭

站内搜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 | 学院地址:宜昌市大学路8号 | 邮编:443002
联系电话:0717-6395356(院办) 0717-639xxxx(教学办) 0717-639xxxx(学工办) 传真:0717-6395356